3亿人的微信(上)

——破坏性技术的创新

微信2

装上微信的4.5测试版,欢迎界面不再是月球男孩,而是一串数字,其中高亮的部分是20110121,20130121和300000000。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两年时间,微信的用户数突破了3亿。

3亿用户,意味着腾讯从用户规模上已经位列中国第二大运营商,将联通和电信都踩在了脚下。比对克莱顿教授关于破坏性技术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微信现象完全符合了破坏性技术的发展规律。

确定技术是破坏性的还是维持性的。要确定刚刚涌现的众多技术中哪些属于破坏性的,以及在这些破坏性技术当中,又有哪些会对现有技术带来真正的威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一点上,市场人员和技术人员往往会持截然相反的观点。自微信推出伊始,关于它将如何盈利的争论就从未停息过。好在,在腾讯内部,对于微信是破坏性技术的判断是一致的,这使得微信能不受干扰地专注于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从而成为一款为用户所津津乐道的产品。

认清破坏性技术的战略重要性。在互联网大佬们还在鏖战桌面浏览器时,移动互联网的硝烟已经点起。幸运的是,腾讯作为桌面即时通讯的老大,很早就在手机QQ上尝到了甜头。这也使得微信从出生那刻起,其移动基因在战略层面就是被公司认可的。微信因此可以毫无羁绊地快速前行。

找到破坏性技术最初的市场。微信出现的时候,正是微博如火如荼的时候。但是新浪的门户网站基因注定了微博会变成一个媒体平台和广告平台,反而使微博偏离了SNS的属性。放眼亿级用户规模的市场,在此数量级下,用户细分已经不再重要,张小龙把所有的用户需求回归到一个“人”身上。既然一个人需要私密的交流,那么微信就适时切入、推出朋友圈,让“人”私密交流的基本需求在该产品上得以兑现,从而令大量被信息泛滥惹恼的微博用户自觉自愿地转而使用微信。

创建独立的组织发展破坏性技术。微信团队并不在腾讯的总部,而是在据深圳150公里的广州华景路南方通信大厦。当然,独立组织的关键不仅在于办公地址的物理切割,更重要在于独立、适合创新事物的、完全不同的KPI考核体系。在腾讯内部,与微信同时开发的类似应用不止一个,只有像张小龙团队这样高度自治的组织,才能在对内争取公司资源、对外占据市场的压力下,保持灵活和快速应变的作风。成熟的管理者会认为,一旦分离出去的组织在新市场中得以生存,它就应该并入主流组织,这样可使与设计、生产、销售和分销活动相关的固定成本由更大范围的客户和产品分摊。然而,这恰恰又陷入了“创新者的窘境”。独立的组织和主流组织一旦合并在一起以分享资源,不可避免地就会产生产品定位上的争论和资源上的争夺。幸好张小龙不是普通的产品经理,腾讯也不是普通的科技公司。 腾讯让微信成为了一款伟大的产品,即使代价是自己移动QQ业务被蚕食。

图片来源:微信

雾霾天气与战略性思维

雾霾

连日来,中国大部分省市持续遭遇严重的空气污染和雾霾天气,多地PM2.5值濒临“爆表”,北京城区PM2.5值曾一度逼近1,000。本次雾霾虽然没有酿成类似1952年12月5日- 12月9日“伦敦雾事件”中多达12,000人因空气污染而丧生的严重后果,但是雾霾引发的交通延误、病患增加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也再度引发了全社会对于空气质量的密切关注。

近来电视台和报刊媒体报道较多的空气污染罪魁祸首,当属黄标车了。黄标车是指放量大、浓度高、排放的稳定性差的车辆,大多是于1995年以前领取牌证的老车。这些车辆由于尾气排放控制技术落后,尾气排放达不到欧1标准,排放量相当于国四标准车的5~10倍。有分析称,如果上海市23万辆黄标车全部淘汰的话,机动车污染将减少一半,上海市大气中的PM2.5浓度就可以降低10%左右。

那么其余90%的PM2.5污染呢?媒体记者并非环保方面的专业人士,关注的焦点只鳞片甲、以偏概全似乎无可厚非;然而稍有商业和管理常识、拥有战略性思维能力的人,对于治理大气污染这样复杂而任重道远的问题,往往会用一种更为系统的方式去解决:在这里,“釐清和界定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亦即:分析引起雾霾天气的各类原因及其影响程度,是制定和实施消除雾霾污染方案的前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的官网上,一篇关于“《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新闻发布稿,给出了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据统计,2011 年轻型汽车排放氮氧化物(NOx)80.7 万吨、颗粒物(PM)6.5 万吨、碳氢化合物(HC)166.2 万吨、一氧化碳(CO)1621.7万吨。已成为北京等城市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研究表明,机动车已经成为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排放了全市58%的氮氧化物、40%的挥发性有机物和22%的细颗粒物(PM2.5)。

而“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的官方网站上的一则通知,更是道出了天机,其全文如下: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督促污染物排放超标加油站加紧完成整改的通知》
沪环保防〔2012〕437号

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上海销售分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根据《关于印发〈上海市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沪环保控〔2009〕189号)的要求,我局组织市环境监测中心对全市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工程的加油站进行了环保监测。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市仍有89座加油站存在超标情形,尚未完成规定的治理工作,其中中石化上海销售分公司下属有80座加油站;中石油上海销售分公司下属有4座加油站;中海油上海销售分公司下属有4座加油站;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为内部加油站1座。上述加油站已被要求整改后重新复测。

为确保本市加油站油气排放符合《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2007),保障本市大气环境质量,现重申如下:
一、 上述超标加油站应于2012年11月底前完成油气回收整改任务,并提出复测申请。请你们做好督促落实工作。
二、 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的,我局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并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特此通知。
附件:超标加油站清单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2012年11月13日

看来,媒体实在是做了避重就轻、“选择性失聪”的报道,容易让人坠入五里云雾,不解问题的症结。

难怪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称,大气物理学家、负责京津空气污染治理的政府工作小组成员王跃思将北京的空气污染归咎于中国有权势的能源企业:它们已数次推迟实施针对柴油的较高燃料标准,柴油车国IV标准原定两年前实施,但已被两度推迟,目前定于今年7月生效;而中国环境问题背后的政治因素,如环境影响评估中的腐败、司法独立性的缺乏,以及环保法律的实施无力,更似笼罩在整个中国社会上空的阴霾,唯有制度变革将其早日吹散,蓝天方能重现。

小阿里的大梦想

阿里巴巴
2012年12月3日,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宣布,其旗下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本年度突破一万亿元。仅仅一个月之后,阿里巴巴宣布将重新调整组织架构,将阿里的业务拆分成 25 个事业部,交由战略决策委员会和战略管理执行委员会负责。其中集团战略管理执行委员会成员中的姜鹏、张勇、张宇、吴泳铭、张建锋、陆兆禧、王坚、叶朋、吴敏芝代表集团层面,分别分管相关联的业务事业部。这个决定,距离马云将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国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和阿里云调整为人称“七剑”的七大事业群,仅仅过去了半年。

马云在年初转变了淘宝网考核目标,由交易额转为扶持“小而美”卖家的力度。而这一次,他要把整个阿里系,变成“小而美”。One Company转眼之间变成了近30个事业部,拆分对阿里系到底意味着什么?

战略定位

尽管时髦的词汇C2B2B2S在马云的邮件里已经不见踪迹,但这次拆分表明,C2B依旧是阿里的方向。阿里巴巴的“总参谋长”曾鸣教授曾经说过:“电子商务就是互联网对传统商业的改造,互联网冲击的第一步是广告,第二步是销售,第三步是物流,第四步是存货管理,第五步是供应链。”阿里要实现第五步,把整个供应链搬到互联网上,走向C2B,市场化、平台化、数据化和物种多样化这四驾马车非得并驾齐驱不可。充分引入市场竞争、专注平台、重新整合数据和服务品类,阿里的“小而美”的拆分方式,招招指向了这四驾马车的构建。

拥抱变革

这次拆分,对于阿里系,是一场由内而外的变革。马云把这次拆分称为阿里 13 年来最艰难的一次组织、文化变革,这不是一次看见了问题的变革,也不是一次水到渠成的变革,而是阿里对未来理想的实施,更是因为阿里在走没人走过的尝试。他在邮件里这样说道:

变革是痛苦的,但要是我们不变革,我们未来会连痛苦的机会都没有!十年前的我们,因为坚持使命、价值观和阿里独特的组织人才,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独特阿里。

变革不是一时的,而是时时的。我们总在追求一种稳定,但在信息时代,变化才是最好的稳定。改变自己要比改变别人容易的多,也重要的更多!

商业创新

这一次的拆分,目的不是为了缔造商业帝国,而是创立生态系统。“把大公司拆成小公司运营,我们给市场,给竞争者更多挑战我们的机会,同样是给我们自己机会。”这与“源创新”的理念不谋而合。谢德荪教授在《源创新》一书中写道:源创新者可以用“生活将因之变得更美好”的“Grabber”理念来触动人的感性,但它的真实价值并未因此被确定。源创新者必须建立强大的生态系统来支持该理念,而使生态系统内的所有成员都能分享真正的价值。所以我们看到,淘宝在这次拆分中消失了,阿里的目标不是要进一步挤占电商市场,而是通过事业群更好地协调配合,整体运营,建立起以电子商务为驱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以适应互联网快速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战略到运营层面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马云的终极梦想,将这些“小而美”的公司分批次 IPO,打包上市:第一波将以天猫、聚划算、淘宝平台上的部分盈利业务、一淘以及阿里巴巴 B2B 业务、中小企业业务、国际业务等为核心;第二波上市以阿里金融 (小额信贷)、支付宝等金额业务为主;第三波以阿里云为核心的各类数据业务为主。

马云说过:“在 10 年到 15 年以内,这三波冲击将会形成三家比较大的公司,这三家公司是三个梦想,我们 IPO 不是三家电子商务公司上市,而是三个巨大的梦想,这些梦想承担着无数的梦想。”小阿里的大梦想,已经开始了。

图片来源:新华网

巴黎春天的冬天到来了吗

——电商与传统商业之争的战略思考

巴黎春天

2012年11月11日,淘宝网和天猫网创下了191亿元的单日销售记录;而在随后的12月初,阿里巴巴公布,在淘宝全网上完成的年交易额已经达到了1万亿元。

面对电商汹涌而来的发展势头,传统商业的经营者们不甘人后,纷纷行动起来,将折扣活动的力度全面加码:在传统商业发达的上海,中高端百货商店相继推出了大力度的折扣活动,如巴黎春天“不打烊”活动、太平洋百货周年庆“满198减100”、新世界城“100元换300点”……

那么,这些促销举措能否够奏效呢?抑或,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才算是奏效呢?在商业管理的世界中,要清晰地界定商业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让我们试图运用战略思维的方式,来解读一下“巴黎春天们”的这些举措吧:

作为传统百货业态,巴黎春天们每逢年末、节日,都会推出系列促销活动,以达成销售目标、维系与目标消费群体的互动、降低滞销商品的库存。从运营和战术的层面来看,如果此次百货大佬们的举措仍然出于上述目的,并借助被媒体炒得炙热的电商盛宴来吸引眼球关注自己的促销活动,那本身无可厚非。然而,如果真的如百货业者在媒体中所宣称的,希望通过毫不逊色的促销力度,来抗衡电商迅猛的发展势头,那这一战略战术,就十分值得商榷了。

传统百货业者需要理解的是,在支付、物流、商品品质保障等制肘电商发展的因素得到一一的解决后,代表着颠覆性商业技术的网络购物已经跨过了被广泛接受的临界点。诚如马云所云,电商代表了新的商业文明,它能削减低效、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和高昂的成本,以更低廉的商品价格回馈给消费者;它能有效地消除消费不平等,让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享受到同价同质的商品,激发这些地区的巨大消费热情和潜力;当然,它更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如此说来,难道传统商业的应对措施都是唐吉坷德式的徒劳努力,它们无可避免的都会落入日渐式微的境地吗?事情可能未必如此悲观,让我们转移视线到美国,这一电子商务的起源地和最发达地区。据Luxury Institute调查研究机构对外公布了2012年奢侈品消费者体验指数报告,其中美国高档连锁百货店Nordstrom以其优越的消费者体验荣获了奢侈品购物排行榜的第一名。

笔者今年6月曾有机会在一家位于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Nordstrom百货商店获得第一手的购物体验。精心设计的购物空间、宽敞的走廊、黑色的展示墙、供顾客休息的皮质沙发椅和大屏幕平板电视机,以及标志性的钢琴现场演奏,都将消费者置身于极为轻松和惬意的购物环境之中。

Luxury Institute报告中显示,年薪15万美元以上的美国消费者对Nordstrom百货的消费者体验十分满意,从而推动了Nordstrom百货获得奢侈品购物排行榜第一名的成绩。Luxury Institute首席执行官Milton Pedraza认为,Nordstrom百货之所以能够获得奢侈品购物排行榜的第一名,是因为其向消费者出售了优越的体验而不只是销售商品。

或许,您可以把“抗衡电商迅猛的发展势头”看成一个伪命题,或者至少是一个相关度不高的命题。因为,“巴黎春天们”的目标顾客群和其消费诉求,与电商们的有着根本的不同。像Nordstrom百货这样的“巴黎春天们”,需要精心规划和执行它们的消费者体验战略,才能获得消费者更高的忠诚度,从而推动其业绩的增长。将装满打折商品的手推车堆满卖场的做法,最多只能延缓其衰落的步伐。

巴黎春天们的冬天早已到来,也许冬天还远未来临,答案,就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