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NOTE e-POWER :只能加油的纯电驱动汽车?

2017年,距离世界上第一辆混合动力汽车——丰田普锐斯的出现,已有20年了,市场上也已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纯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承蒙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用过滴滴和优步的朋友肯定还记得自己心底“怎么又是荣威\比亚迪”的叹息。

但是时至今日,新能源汽车的未来究竟是怎样的,以及通往未来的路径应是怎样的,却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方向,也许是时候去重新思考一下最根本的思路了。

丰田、本田、通用等知名车企都推出过混合动力汽车,而日本三大车企之一的日产却迟迟没有动作,直到近期NOTE e-POWER的出现,这款是一款对小型车“NOTE”进行局部改良,配备了混合动力技术“e-POWER”的车型。日产电动化战略的终极目标是纯电动汽车,而NOTE e-POWER是在未来到达之前的中间产品。

Note-e-power-1200x674NOTE e-POWER是2016年12月发布的,在上市一个月内,没有政策优惠的情况下就在日本本土收到超过两万台订单,在过去的四个月中,有两个月击败了普锐斯,占据了日本汽车销量榜榜首。

 

只能加油的纯电动汽车

这既不是一辆纯电动汽车,也不是一辆传统意义上的混合电动汽车,至少是日本车企从未有过的尝试。

虽然被统一称作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但根据动力传输的路线,混动技术细分为三类:串联、并联和混联。串联混合动力的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作为发电机为电池充电,仅由电池带动电动机驱动车辆行驶;并联混合动力则是以发动机作为车辆的主要动力来源,仅有在起步和急加速等对动力要求较高的时候电动机才介入作为辅助动力驱动车辆;而混联混合动力则是目前常见的一种,电动机和发动机都能够分别单独的驱动车辆,能够提供纯电、纯油和油电混合三种驱动模式。

final

从技术上来讲,NOTE e-POWER 采用串联混动, 1.2升的三缸汽油发动机只作为发电机,并不驱动轮胎,轮胎纯粹由电动机驱动,可以这样理解:这是一台不能充电,但自带发电机的纯电动汽车。这种模式也被称为“增程式”,即用发电机为汽车延长续航里程。但NOTE e-POWER也不是第一辆增程式电动车,雪佛兰沃蓝达(Volt)、宝马i3增程版都是它的前人,那这款混合动力车究竟特别在哪儿呢?

 

电动汽车价值曲线对比

在此,我们挑选了纯电动汽车特斯拉、串联混合动力汽车雪佛兰沃蓝达、并联混合动力汽车丰田普锐斯、混联混合动力汽车比亚迪秦,与NOTE e-POWER进行对比。

价值曲线上的各指标为加速速度(百公里)、电池续航能力、总续航能力、获得能源便捷程度、添加能源速度、能源消耗成本、价格。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NOTE e-POWER的价值曲线跟插电的电动汽车们明显区分开来,反倒是跟不插电的普锐斯更加接近。

价值曲线1 价值曲线2

说起电动汽车,消费者最在意的恐怕就是续航和充电。

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一直受到电池技术的限制,特斯拉为了达到现在的续航能力,用七千多节锂电池直接铺满了车底盘,但是对电池组的要求越高,成本也会随之剧增。NOTE e-POWER决定不用电池储电,因此其电池组就不必有巨大的容量,也不必担忧电池的安全性,成本随之降低。

NOTE e-POWER的电能容量仅为1.5千瓦时(特斯拉的电能容量为100千瓦时),单靠电池组基本难以续航,发动机需要全程发电,这种模式之下,发动机始终在最优工况下运转,也能因此获得最佳的燃油效率,不仅有效控制能耗成本,也使其总续航里程优于雪佛兰沃蓝达、特斯拉Model S、比亚迪秦。

充电是电动汽车的另一个难题,打造电动汽车生态系统的一个巨大难点就在于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许多消费者的的购车疑虑也来自于此,如果没有配套的充电设施,那纯电根本没法跑,混动也是形同虚设,最后开的还是一辆汽油车。NOTE e-POWER直接避开了这个问题,既然电池容量那么小,那就干脆去掉充电功能。

不充电就又顺带解决了充电速度的难题,要知道,充电速度最快的特斯拉超级充电桩也得耗时近一个小时才能让特斯拉满血复活,这还是特斯拉充电枪攻克了巨大难题的结果——短时间内的充电,会导致电池温度急剧上升,这是非常危险的。

NOTE e-POWER就完全没有这种烦恼了,找个附近的加油站三分钟就能解决问题。因此在获得能源便捷程度和获得能源速度上的得分远超其他的电动汽车。可以说在获得能源这一过程当中,NOTE e-POWER是一辆不折不扣的传统汽油车,但与“更传统”的普锐斯相比,NOTE e-POWER依靠电力驱动,加速更快。

因为电池组单元少,采用的车体、电机和汽油机也来自成熟车型,所以NOTE e-POWER的总体成本只比汽油版高四分之一左右。与同为增程式电动汽车的雪佛兰沃蓝达动辄四五十万的售价相比,NOTE e-POWER十四、五万的的售价显然经济实惠许多,即使没有政府补贴,也不影响消费者的热情。

NOTE e-POWER拥有纯电动车的优点,同时又避开其劣势,还有亲民的价格,难怪有不少人认为这才是电动汽车目前的最优打开方式。

 

结语

其实串联混合动力的技术一点都不新,在铁路机车、常规潜艇以及矿产装卸车这些重载场合已经运用了好几十年,日产所做的只是进一步提升了静音性、改进了发电机燃油效率、优化了布局等等,使其更适合家用汽车。划时代的新技术不常常出现,仔细地思考能够在现有的产品上做出哪些“剔除”“减少”“增加”和“创造”,也许就能够创造出一条与众不同的价值曲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英特尔和高通,芯片巨头这些举措为哪般?

timg

最近,高通推出一项头戴显示器加速项目,帮助虚拟现实设备制造商在几个月时间内制造出商业化产品。同时高通也将对制造商的部分工程成本以及设计、开发等过程给予补贴,此举是为了让自己的骁龙芯片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作为芯片行业的两大巨头,英特尔携手微软称霸了PC界,而高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抢占了先手。但是PC的式微和移动设备的饱和,使得芯片巨头不得不寻求新的增长点。好消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芯片的应用场景一定是越来越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就唾手可得。

无论是英特尔还是高通,都在为自己的芯片挖掘更多的应用场景,但是要想在每个场景获得优势份额,芯片供应商对于生态的维护尤为重要。

任何一项业务都不可能孤零零地成功,每一个业务都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包含本身的产品,供应商、补充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商、渠道商和最终用户等所有利益相关者。整个生态系统就像是一个复杂的通路,每个利益相关方都把持着其中的一个路口,如果其中的任何一方不亮起“绿灯”,生态系统就无法良好地运转。就如同一个水桶,其容量取决于桶身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而合作伙伴不愿意“亮绿灯”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自身难以从这项业务当中获得足够的收益,此时就需要对生态系统进行“取长补短”。

生态系统的领导者不仅要为最终用户创造价值,同时要确保一切必要的合作伙伴获得足够的收益以保证他们的参与,并最终留存足够的剩余价值,使得自己的努力不会付之东流。生态系统的领导者,在生态系统成功建立和运转之后将会获得丰厚的回报,但他们在生态系统建立之初,往往需要做出牺牲和投资,以确保每一方的参与。

因此我们常常看到,对非常未知的领域进行布局的往往是那些巨头,比如谷歌,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要时刻追逐未来的浪潮,另一方面也只有他们有能力使得各方都获得足够的利益,高效的领导者需要前瞻,需要耐心,也需要财大气粗。

芯片巨头英特尔对物联网的布局,就是典型的建设生态系统,以扩大芯片应用场景的努力。

2014年,英特尔旗下风投公司Intel Capital宣布投资16家新创科技企业,涵盖可穿戴设备、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智能设备等新兴技术领域,试图寻找下一个即将崛起的科技企业,也为英特尔处理器及其它装置谋求更为广阔的市场。

同年,英特尔还上线了“硬享公社”(CCE, Customer Collaboration Environment),面向智能硬件领域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创客群体。除了创客和初创企业,该平台上还有智能硬件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合作伙伴,来自互联网、创客空间、孵化器、生产制造、工业设计、风险投资、众筹平台等领域,方便创客和初创企业们利用此平台寻求资本投入和供应链来实现项目产品的落地以及量产,避免了好的想法由于缺乏资金与合适的供应链而遗憾消失,而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厂商也能借此平台发现好的项目以发展。

2016年,英特尔在深圳举办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上公布了“Makers Go Big”计划,该计划目标是向中国硬件厂商提供资金和支持,希望和中国的创客们在物联网领域紧密合作。

而文章开头所提到的,移动芯片巨头高通补贴虚拟现实设备制造商的举措,也是为了打造自身在VR领域的生态系统,将自己的一部分收益转移给虚拟现实设备制造商。VR虽然是创新创业的热点,但是其未来的发展,应用的场景其实都不甚明朗,此时就需要一个领导者推进这项业务,这个领导者本身要能够获益于未来的发展,同时还要使生态系统能够建立起来。

其实只要稍加注意,商业世界中处处都有打造生态系统的例子。苹果应用商店将应用收入与开发者分成,以激励开发者为iOS系统开发出优质的应用,从而提升用户使用iPhone的体验。电动汽车补贴购买者,奖励免费车牌,也是为了弥补消费者对续航能力,充电便利程度的担忧,从而使其最终收益为正。而看起来相当美好的移动医疗一直难有进展也正是因为其生态系统过于复杂,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能够合理分配各方的利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易澄创新早餐:沃尔玛将收购Jet.com

image


沃尔玛将收购Jet.com:沃尔玛计划以30亿美金价格收购电商平台Jet.com,以期望缩短在电商领域与亚马逊的差距。Jet.com成立还不到两年,每月的广告投入巨大,至今尚未实现盈利。但其背后的运营模型——设计了每个订单由哪个供应商来发单和运送的机制,对于沃尔玛缩减物流成本和提高送货速度来说,具有相当的价值。而其允许第三方商家入驻的模式,也可以为沃尔玛所借鉴。尽管价格不菲,但是亟需解决增长问题的沃尔玛愿意为此赌上一把。

图片来源:网络

乐高的开放式创新:化粉丝为创意

LEGO1 封面一直以来,乐高的彩色塑料积木陪伴一代代人度过了美妙的童年时光,但是当孩子们长大,这些积木的吸引力便与日俱减,似乎不再是适合他们的玩具了。不过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乐高不仅拥有了数量惊人的成人粉丝,这些粉丝还成了乐高的场外“工程师”。

不再是孩子们的玩具

故事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说起,那个时候,乐高公司发布了一系列适合成年人的新产品,如乐高星球大战,乐高Mindstorms(机器人开发套件);与此同时,互联网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这两件事促使许多成年人回归乐高玩具,把玩乐高发展成了严肃的、高水平的成年人的爱好,并且形成了乐高用户团体。在1999年,乐高有11个乐高用户团体,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到了2006年,成年人玩乐高的风潮已经蔓延到全球,形成超过60个用户团体;更近的2012年2月,乐高在全球范围内的用户团体已经超过了150个,总计拥有超过100,000名活跃的成人粉丝。在乐高雄厚的用户基础之上,还发展出了Bricklink这样的乐高交易网站,Bricklink拥有5800多家店铺,200,000左右的注册用户,买家卖家都来自世界各地。

LEGO3

为了把乐高玩出风格玩出水平,这些成人用户深入挖掘乐高的产品线,发展出了全新的战略游戏,新的模块化建筑标准和专业的软件。这些用户开发的创新增强了乐高积木的可玩性,让创造具有前所未有的可能性。这些创新不仅为创新者自身创造了价值,并且让乐高团体变得更加紧密有活力。也正是这些团体,逼迫乐高“打开了国门”。

 

合作是如何发生的

乐高原本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公司,非常严密地控制着自己的产品和知识产权,带来改变的契机是乐高Mindstorms的发布,Mindstorms是一个开发套件,包括了可用于开发小型可定制可编程的机器人的软件和硬件。技术高超的乐高用户侵入了代码,改造了这个新产品,然后在独立网站上公开了他们的成果。此时的乐高有两个选择,用法律手段应对黑客,或者顺水推舟邀请用户合作开发新的产品和应用。诉诸法律维权十分困难并且将耗资巨大,而与用户合作的好处却是显而易见。很快,乐高做出了选择。

不过在乐高的员工当中,对与用户合作是否真的能凑效颇有微词,因为这些成人用户在开发产品的时候从来不考虑乐高公司最重要的目标用户——儿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内部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审查团队,确保由粉丝带来的创新符合公司的市场目标,内部的妥协就这样持续了数年。与此同时,因为逐步上升的竞争压力和财务上的损失,乐高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乐高就这么不咸不淡地维持着与用户的关系,直到2004年,Jorgen Vig Knudstorp担任乐高CEO时才有了转机。2001年才加入乐高公司的knudstorp很快就下了论断,与用户合作创新的好处毋庸置疑,他在2005年的北美用户大会上说:“我们认为创新来源于跟用户团体的对话”,这标志着乐高开启了开放式创新的新篇章。

在Knudstorp成为CEO的同时,许多的管理者也开始意识到虽然很多的成人用户开发的创新产品超出了儿童的设计能力,但却并未超出儿童的接受能力。乐高的副主席(之后的市场总监)Soren Lund曾主导与粉丝合作设计乐高工厂系列的项目,他表示“我们希望尽可能地把这个项目做成一个群体项目”。项目从2004年3月开始,乐高精心挑选了一个乐高论坛的创始人作为粉丝领袖。在几周的时间内,粉丝活动的水准是惊人的,无论是Lund本人,还是公司的开发部门,都被这个项目的完成质量震惊了!

LEGO4

从那时起,乐高发起了“乐高大使”项目,正式与成人用户团体建立联系,提供了又快又直接的方式让乐高管理层与那些可能有新点子或热衷于为当前正在开发的产品提供反馈的粉丝接触。当乐高开发新一代Mindstorms时,精通科技的用户提议如果有更多传感器的选择,那么机器人就会有更多的设计的可能性,恰好开发团队中的一名用户是做高科技传感器生意的。通过与这名用户所在的公司合作,乐高最终为MindstormsNXT提供了12种先进的传感器,使得Mindstorms相较前一代产品取得了极大提升。由该用户公司生产的传感器也在乐高的线上商店销售,成为第一款由独立供应商制造的乐高产品配件。

开放式创新:乐高的五大原则

广大且忠实的用户是乐高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在这些年与用户接触的过程中,乐高也已发展出了一套与用户互动、共同创新的原则。

1.明确规则和预期

当乐高刚开始与粉丝合作时,鲜有对流程的规范和预期,这让双方都感到为难。粉丝们抱怨在设计产品时被要求考虑成本和复杂度,并且所使用的搭建技术必须要能达到乐高的高标准严要求。乐高的员工则抱怨这些粉丝不受公司规则的控制,而且大多数的成人粉丝都有全职工作,只有在工作之余,比如说晚上才能参与乐高项目,这增加了合作的难度。乐高逐渐明白,需要提供更详细、更明确的合作规范和行动计划来让合作更加井井有条。乐高也发现,相比与不直接参与项目的公司管理者沟通,让用户与直接参与项目的乐高员工沟通,更能激发用户的合作积极性。

2.保证双赢

在与这些用户合作时,公司很容易把目标锁定于“完成这项工作”,而忘记了用户不同于员工,他们有不一样的需求,合作本身就应是对用户的一种回馈,发展起双赢的心态是重中之重。与设计、开发产品相关的内在奖励往往要比财务上的奖励更有驱动力。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乐高公司回馈给用户的是开发经验、接近乐高的机会以及乐高产品。不过,对于那些参与长期项目或者更加“全职”的用户,乐高给出两个选择,他们可以获得免费的产品或者直接的津贴。

3.意识到团体的独立性

乐高的员工很早就发现了,虽然合作者“效忠”于乐高品牌,但他们同样也被粉丝团体的氛围所吸引。实际上,是和其他粉丝的友好关系、相互的投入和鼓励,激励着这些用户持续提升创意水准,探索更新更好的点子。用户团体不只是乐高公司的延伸,他们是独立的存在,因此,这些参与合作的成员也应被视为热情的、经验丰富的、有才华的个体。

4.提供多样化的合作方式

乐高很早就意识到不同的用户偏好不同的沟通方式,不同类型的创新需要不同的环境。乐高的应对策略是建设许多不同的合作平台。最简单的方式是民意调查和电子意见箱,让用户为预先定义的问题做出贡献;更先进的平台是“虚拟乐高”(LEGO Digital Designer),允许用户设计虚拟的乐高模型并创造可以与人共享的建造指令;更新的平台则是LEGO Cuusoo(现已更新为LEGO ideas),让用户将自己的设计上传到一个网页,发起投票,如果某项设计在一段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了10,000票,乐高就可能考虑把它变成真正的产品,如果产品真的商业化了,创新者可以获得净销售额的1%作为奖励。在2011年,Minecraft项目仅在48小时内就达到了10,000票,并且在乐高和Minecraft的facebook上收到了30,000多个“赞”。

5.尽可能地开放

为了保护公司机密信息和专利信息,公司通常要求合作者签署保密协定。在“乐高大使”项目的最初,乐高也是这么做的。但随后乐高发现,保密协定能够有效防止合作者向第三方泄露信息,但是同样也会带来一些意外的后果——“签约大使”们会非常严肃地对待保密协定,因此也不与其他未签署保密协定的用户分享信息。如今,乐高更加谨慎地运用保密协定,只将保密协定限定在非常有限的情境当中,从而保障合作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与其他粉丝互动。

不将合作看作是由公司一手掌控的,而是把它视为同盟之间的持续对话,逐渐地,以上这些原则帮助乐高在平衡公司需求和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建立起良性的合作关系,持续向市场退出新的产品。其他企业在运作开放式创新项目时或可借鉴这些原则。LEGO2本文编译自《Collaborating With Customer Communities: Lessons From the Lego Group》一文,原作者为Yun Mi Antorini等。

易澄创新早餐:夏普发售人形机器人智能手机

1010-Robohon


夏普发售人形机器人智能手机:夏普将发售其人形机器人智能手机Robohon,可以处理电话、邮件、拍照、视频等功能,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指令与用户沟通,甚至是跳舞。该款手机的价格超过了10000人民币,其使用场景也较为有限,与其说是一款手机,不如说是一款智能玩具。饱受财务问题困扰的夏普仍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但是如何将创新能力转化为市场价值,才是如今的夏普遇到的最大挑战。

 

图片来源:网络

领导创新:企业领袖如何做

伟大的公司认为创新是必须的,并且在催化和推动创新的过程中,领导者起着责无旁贷的作用。面对个人和组织对变革的本能排斥,创新领导者的要职是克服这种阻力,开拓前进的道路。让我们通过亚马逊、通用电气和IBM等代表性企业的案例,看看成功的创新领导者是如何做的。

创新领导者总是做出大胆而负责任的决策

以亚马逊总裁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为例,在1997年,当羽翼未丰的亚马逊成功上市的时候,贝佐斯概述了自己的投资决策理念,即追求可持续性的市场领先,而非追逐短期效益,并承诺了要对每一个内部计划都积极管理的雄心壮志。贝佐斯认为,只要是有大利可图、并能帮助企业获取市场领先的机会,都应该做出大胆而非保守的决策,且不论成功与否,企业都将为此获得宝贵经验。

尽管这么多年媒体对贝佐斯的某些决策尚抱有怀疑,但他仍坚定不移。以亚马逊进军高端时尚产业的MyHabit.com网站为例,秉持着长期效益和市场领先的承诺,亚马逊聘请了3名全职女性试穿8号尺寸的鞋子、通过一家专门的时尚工作室利用专利技术每天拍摄3000张图片。这种基于长远考虑做出的决策,不断壮大着亚马逊的产业帝国:1997年,亚马逊销售收入是1.487亿美元,而到了2011年增长至超过480亿美元。然而,在2011年的给股东告示中,贝佐斯仍宣称“我们的方针不变,仍然是‘第一天’!”

回顾成功案例,创新常常是如此显而易见。虽然实现创新的途径很丰富,但创新过程中的质疑和危险是无法回避的。作为领导者,在领导创新的过程中总会受到分析师、股东和员工等的一再质疑,但领导者的天职之一就是持续不断地努力。

创新领导者相信自己的天赋,并勇于负责

大多数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时,便会面临保持持续增长趋势的挑战。以通用电气公司为例,在2011年,通用电气年收入约为1470亿美元,为保持其每年5%的增长,通用电气每年需创造相当于一家《财富》500强企业的价值。为此,CEO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通过要求管理者创新来应对这一挑战。

2003年,通用电气启动了“创想突破”项目,旨在激发组织中的管理层及员工的创新精神,充分利用、积极保护并推广“金点子”。每年,为推动项目的有机增长,各业务单元负责人都会提交自己的最佳想法,而这些提案则由领导团队(包括伊梅尔特)审阅,其中部分将被授予“创想突破”证书。接下来,这些“创想突破”项目由各业务单元内部设计、发展并执行,并且每月由上级领导挑选几个查看最新进展。这为项目及参与者提供了极大的可视性和商业知识,有时还有补充资金。伊梅尔特对此评论到,“创想突破”项目的焦点并不在那些重磅产品上,而更侧重于整个业务中的创新。最终,该项目获得了令人欣喜的结果:在随后几年里,伊梅尔特向100多个创想项目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涵盖分布式能源到高级软件及服务。

结合成功案例可以发现,最优秀的创新领导者通常对年轻、高潜力的员工充满创新的期待,并相信他们会竭尽全力完成计划。但与此同时,领导者也必须采用正确的评估和激励工具,以确保整个组织的创新。这也正是保证创新行之有效的方法。

创新领导者立足于未来,并能帮助他人“看见”未来

20世纪90年代,在CEO郭士纳的领导下,IBM成功从产品制造商转型为服务提供商,这一创举也成为了管理教学的经典案例。但很少被人注意到的是,在2002年,郭士纳的继任者彭明盛(Sam Palmisano)掷下豪赌:付出两三倍的努力向服务业转型。

彭明盛的决策包括:将ThinkPad业务部门卖给联想,并收购普华永道、康格诺在内的近100家企业,从而向全球咨询和数据分析业务迈进,这也正是IBM企业转折的开端;每年投入60亿美元用于研发,整理和利用模块化的“可重复资产”设计不同情境下问题的解决技术和方案。目前,IBM提供的咨询已不再是低利润的企业硬件实施,而是从大量研究成果中得出的高价值商业理念。

历史总是充满警示,例如企业忽视了市场中的基本转变:施乐公司在发展进程中忽视了许多构成电脑整体所必不可缺的部分,包括鼠标和图形交互界面;百事达没有积极应对在线影片租赁公司Netflix异军突起的威胁和视频点播需求对其商业模式的冲击。面对此景,领导者要做的就是立足未来,并勇敢的拥抱未来,不要过分关注对现有业务可能带来的影响,而是要帮助企业、帮助员工立足未来。

综上所述,伟大的领导者总是将创新视作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非可有可无的选择。他们支持希望看到的变化,为企业设定创新环境,并且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以求成功把创新概念转变为现实。

本文内容源自《Ten Types of Innovation》一书,原书作者为Larry KeeleyRyan PikkelBrian QuinnHelen Walters

图片来源:网络

易澄创新早餐:丰田采用福特开发的软件技术

Carplay_8


丰田采用福特开发的软件技术:丰田选择使用福特开发的将智能手机应用与汽车仪表盘相连的技术,以独立于苹果的CarPlay和Google的Android Auto,会避免让科技公司成为生态系统的领导者这一局面出现。丰田是第一家采用该技术的汽车制造商,本田、马自达等也在调研采用这种技术的可行性,希望获得未来更多的生态话语权。

 

图片来源:网络

易澄创新早餐:Netflix实现全球电视网络

Netflix-Movie-Night-1


Netflix实现全球电视网络:Netflix已经将其业务扩展至130个国家和地区,首席执行官哈斯廷斯声称,一个全球性的电视网络已经诞生。传统的媒体公司想要将业务扩展到其他地区,面临着政策限制和成本挑战,互联网技术创新无疑降低了实现这一宏图的门槛。新兴公司凭借优质内容,就能突破地方保护的阻碍,抵达受众。

 

图片来源:网络

易澄创新早餐:Windows兼容安卓和IOS应用是招险棋

win


Windows兼容安卓和IOS应用是招险棋: 微软宣布新版Windows将兼容安卓和IOS应用,开发者可以将为这两个平台开发的应用轻松移植到Windows上。早前IBM和黑莓都有过类似举措以期推广自有的操作系统,却均遭失败。此类做法会削弱开发者开发自有系统app的动力,而针对兼容系统的升级维护也很复杂,这都不利于微软建设自己的生态。
图片来源:网络

3亿人的微信(下)

——微信颠覆了谁?

我们不妨来看看,微信这项破坏性技术,已经或者将要颠覆谁?

移动业务
虽然短信的丧钟已经敲了好久,但只有微信的到来,才让短信的末日来得更加快了。对运营商来说,短信量的剧减已经是沉重的打击;更要命的是,微信直指那些围绕短信开展的增值业务:发送短信参与抽奖、发送代码下载铃声,这些事在微信公共平台上都可以做到,唯一不同的是,这跟传统的移动运营商们再无关系;语音甚至是视频对话在遍地WIFI的情况下成本趋近于零,移动运营商的话费业务也因此遭到挤占。

腾讯在多个省市占用了移动运营网络过半的流量资源,却没有为移动运营商带来对等的收益,坊间传闻电信三巨头向高层诉苦,央视继而推出的“监管微信”话题却意想不到地又给微信做了一个巨大的免费广告。这也让新总书记上任后视察腾讯的调研行程安排变得意味深长。

中介服务
你现在可以用微信来订车(参见《从用微信打的看身边的源创新》)、订餐、租房 、购物。它已经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了。基于位置、实时、点对点,这些特性都让它成为了一个很好的O2O(Online to Offline)工具。随着平台的不断开放、后台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它的中介特性会不断加强。对于微信未来的走向,现在还很难作出明确的判断。不论它最终是成为一个生态系统还是单纯的服务提供商,现有的中介商们都应重视它的力量,以免到了被它替代掉的那天才意识到它的价值。

App Store
“微信吞噬App Store”,这是最近耸人听闻却又非常流行的一种观点。微信作为一个App,能否独立成为一个App平台,还存在很多疑问。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微信在语义技术方面的发展和提升,在线客户化的互动问答变得如此便捷和直接,很多问答类的应用都已经失去了未来。在3亿用户面前,任何类微信的展现方式,都没有生存之地。

微信从小众的对话需求出发,仅用2年时间就对基于传统技术的服务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堪称破坏性技术取得市场成功的经典案例。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破坏性技术和创新战略的内容,欢迎扫一扫易澄二维码。

图片来源:虎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