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接下去要如何突围,雷布斯挺伤脑筋

05

一晃2015年已经过半,手机界的大乱斗还在继续,今年主要国产手机企业依旧提出“大跃进”般的出货目标。包括华为、联想、小米、TCL都将手机目标销量定为1亿台。上半年手机销量出炉后,华为可能是最开心的,越卖越好,五月份销量超千万,全球出货5000万台,而小米虽然仍是国内销量第一,卖出3470万台,但低于2014年下半年的3501万台,这是小米自2011年以来,首次出现了半年销量环比下滑的状况,今年要完成一亿的目标看来够呛。

IDC今年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现了6年以来的首次滑坡。小米的寒冬可能才刚刚到来,接下来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的。

不过这个局面也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小米最初的风光有目共睹,说它是市场破坏者也不为过,是它第一次让大家知道手机可以这么造,也可以这么卖。但是这些事儿还真没什么技术含量,靠低价和饥饿营销赢得了一时,赢不了一世,拼低价总有人比你更低,饥饿营销玩多了,大家也会审美疲劳。果然没过多久,魅族也来了,乐视也来了,360也来了,酷派也来了,小米“独特”的价值曲线上现在已经挂满了蚂蚱。

这片局面下,米粉们真的有多坚贞?醒醒吧,低端手机市场的消费者还是价格导向居多!每家都吹自己手机有多好,此时消费者反而有理由相信,你们的手机都差不多,市场经济的好处也就在这里。

低端市场日趋饱和,同质竞争者的增多,都为小米敲响警钟,毕竟光发烧没用,赚钱才是真要紧。小米要如何突围?细数三大路线——高端、生态、海外,却发现,还真挺难的。

 屌丝高端机?

雷军做小米的时候就说要零利润,不靠卖硬件赚钱,而靠软件和服务,但是至少目前看来,他还是在靠硬件赚钱。赚钱还得数高端机啊,低端市场价格战搞得一塌糊涂,但是高端机市场岿然不动,还大有越卖越贵的趋势,市场调研机构CanaccordGenuity预计,今年第一季度苹果公司的营业利润是世界智能手机前八强厂商营业利润之和的92%,去年同期的这个数字为65%。鉴于苹果的市场占有率不到20%,这利润简直吓死人。为啥那么高利润,就是因为卖得贵呗!

所以进入高端机市场是小米支撑500亿体量的必由之路,但受限于安卓系统,本身定价能力就极为有限,更何况曾经令小米大红大紫的“屌丝神器”的印象此时却成为小米冲往高端机的玻璃天花板。小米卖得最好是红米,但我一直都觉得小米就不该出红米,出了六、七百块钱的红米,再想摘下屌丝的帽子让人买3000块钱以上的手机真的不容易,果然原本定价3299的顶配版小米Note最后还是止步于3000,售价2999。相比而言华为就自由的多,原本是机海战略,这时候转型聚焦中高端精品手机没人觉得违和。

智能生态靠谱吗?

雷军反复强调小米智能生态系统,所以小米卖电视、卖体重秤、卖手环、卖净水器、卖路由器、卖摄像头……几乎无所不卖!生态本应致力于给手机添人气,但小米给人的感觉就是“手机出货量放缓,莫慌,那就靠智能硬件来补呗”!雷军想用小米模式复制出100家企业,但如果这就是雷布斯的宏伟生态,那未免让人失望,真正的生态要将从供应商到消费者,把过程中会涉及的各种角色都考虑在内,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不对劲,都是危险的。比如苹果的生态就形成了开发者、应用、消费者的良性循环。

而小米的生态目前为止只是全靠产品堆砌的自娱自乐罢了,消费者完全置身事外,可以站在一边嗑瓜子看热闹,要是买了多半还是冲着便宜去的,而不是所谓生态。而且真正意在智能家居的消费者(就买了个体重秤的不算……)跟小米手机的用户重合度似乎不高。

我承认小米是厉害,是擅长打造“爆品”,但作为“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小米,卖出几千万个充电宝真的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吗?且不说小米的一些产品并不成功,就算把所有“日常用品”都拿互联网思维做一遍,小米也还是没能解决生态问题,甚至会让人有“小米原来还做手机”之感吧!更何况产品屡次曝出抄袭、连插座都要来插一脚、“大象致力于踩死蚂蚁”的小米,大家究竟是敬佩的多,还是冷眼相看的多呢?

国内不行走国外?

国内需求放缓,将目光投向海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一半江山在海外的华为着实让人羡慕,但是雷布斯的尴尬不仅在于Are you OK,还在于专利问题,国际化之路没多久,小米就在印度被爱立信起诉了。除了在亚洲有限的几个地区销售智能手机外,小米在其余发达国家均没有上市,原因也在于专利。

这是一个做手机太容易的年代,简单得让人忘了还需要技术这件事。“一夜暴富”的另一面是缺乏核心竞争力,之前网上就有传闻小米40%的专利居然都是净水器专利,虽然其统计方法有失偏颇,但是小米的专利困境是确实存在的。在这一点上,华为的表现就强劲得多,在2014年《专利合作条约》(PTC)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数量统计中,华为以3442件排名第一,继2008年后再次登上首位。也正是有专利的支撑,华为才能与国外品牌搏杀。

不过专利这件事的确是需要沉淀的,小米也正在抓紧补短板,在2012年7月4日之前,小米的发明专利数还是0,仅有少量外观设计专利和3个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但在10个月后,小米的专利申请已超过336个,其中发明专利297个。小米还参与投资成立了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定位就是做中国的高智发明,培育中国知识产权市场。2014年4月,小米联合中关村、北京区政府、金山、TCL等社会资本成立了中国第一只专利运营基金—中国睿创专利运营基金,由智谷负责运营。此外,智谷还组建了高端科研团队。

今年的麻省理工研究报告(MIT Technology Review)发布的2015年“全球智慧企业50强”名单,小米排在第2位,仅次于知名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MIT给出的颁奖词是:理念超前的“廉价苹果”制造商,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智能手机厂商,450亿美元估值的行业领头羊。

虽然个人并不赞同这个排名,觉得小米当不起第二名,但小米已经走了四年,若说是昙花一现未免也太长了些,不过真的要做成世界级的企业,要做成500强,是时候该有“成长的烦恼”了。

 

图片来源:网络

被抢购的日本马桶盖也担心被颠覆?因为他们的通讯业就是这么死的!

封面日本作为一个小小的岛国,却创造出很多产业的传奇。前几天看到新闻说截至2015 年 7 月日本的温水洗净式智能马桶盖“卫洗丽”出货量已经累计超过 4000 万台。但90% 以上的卫洗丽产品被认为是在日本国内销售,其在日本普通家庭的普及率已接近 80%。对公司而言,之后的关键是要扩大海外的销量,如果商品独自进化而不进行海外推广,很可能又会“加拉帕戈斯化 Galapagosization ”。

加拉帕戈斯是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每个岛上的物种都与世隔绝,有独特的进化轨迹,自成体系,如果到别的岛上便很难生存,如果有适应性更强物种入侵,也很容易面临崩溃。加拉帕戈斯化是日本的商业用语,即日本企业在孤立的日本市场下,独自进行“最适化”,本土发展很成功,但丧失和区域外的互换性,难以面对全球竞争。

日本电子消费品行业是加拉帕戈斯化较为严重的行业,其中通讯产业的发展历程正是一个剪影。原本在自己的特定环境下形成了强大的封闭生态系统,外界难以复制和入侵,但是当另外一个体系健全且具有强大适应性的生态系统参与竞争时,便遭遇溃败。

为什么在日本本土非常成功?

日本的手机市场长期处于日本最大运营商NTT DoCoMo的控制之下,NTT DoCoMo最著名的是1999年启用的i-mode模式,它将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优势结合起来,跨越了产业的边界,从而开辟了一片蓝海,可以上网的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i-mode也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移动互联网最先进的样本。

i-mode 定制手机中都有“i-mode”键,轻轻一按就能获得互联网的主要功能,i-mode充当信息管家,连接到预先定制和许可的网站,获取最常用的服务。当全球其他地区的人们还只是把手机当成是打电话发短信的工具时,日本人早已经在手机上发邮件、看新闻、听音乐、打游戏、买商品了。2006年1月,i-mode作为世界最大的无线网络访问方式(登录者数45,687,117人)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i-mode的成功不仅源于其先进的理念,更因为运营商成功地塑造了整个生态。运营商的力量非常强大,所以能高度控制包括手机硬件在内的整条产业链——从基础网络提供、i-mode平台设计、到平台上的内容生成、搭载i-mode的手机生产,再到手机的销售。NTT DoCoMo作为生态的领导者,提供通讯网络和内容平台。在内容上,给内容提供商设定开发规则;在硬件上,则通过定制的方式向手机企业采购手机;在销售层面,将手机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提供给代理商/用户,其中的差额就是用户享受的手机补贴,同时给代理商丰厚佣金激发代理商销售相关产品的积极性。

但它后来又是因何溃败的?

NTT DoCoMo靠着i-mode赚得盆满钵满,这让迟迟无法打开网络服务局面的海外运营商十分羡慕,但无论是海外运营商对i-mode的模仿(比如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还是NTT DoCoMo自身的出海都屡屡折戟。在i-mode鼎盛时期,NTT DoCoMo曾经与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几十个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运营商合作展开i-mode的服务。但截止到2007年,在日本以外的17个运营商的i-mode用户加起来还不到800万——而在日本一个国家i-mode用户就超过了5000万。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合作运营商在当地的力量不像NTT DoCoMo在日本市场的这么强大,不足以支撑整个生态系统。而在日本这个封闭市场中风生水起的i-mode,也为自身在智能手机时代的溃败埋下了隐患。

日系功能手机的兴盛得益于i-mode,但生态系统领导者过于强势,也使手机产业难有大的突破,致力于延续性技术研发,沉醉于对手机各功能部件的打磨,彩屏、翻盖、音乐……这些都曾是世界领先的技术——索尼的摄像头到现在还是各大手机厂商高端产品的标配。但是这种功能提升的研发成本非常高,而且一味埋头苦干缺乏对消费者需求的真正感知。很多消费者在硬件上其实是被过度满足了,而对软件的需求却未被充分挖掘,被i-mode“一手遮天”。而在海外,产业的变革通常是由手机企业挑大梁的。

 

在苹果推出iPhone、Google Android开始增长的2007年,日系手机还未察觉到趋势的变化,彼时索尼移动处于于索爱营收破纪录、利润强劲的喜悦中,也就促成了坚守功能手机Walkman音乐手机系列、CyberShot拍照手机系列的战略。然而当iPhone在2008年被NTT DoCoMo的竞争对手软银引入日本之后,就势如破竹占领了市场,2013年底iPhone的市场份额已达70%,要知道诺基亚可是在日本踢了铁板的。

同样是手机霸主,为什么孤岛日本曾经成功抵御住了诺基亚,却抵御不住iPhone呢?

日本在移动互联网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形成了生态闭环,诺基亚想要单凭手机一项想切入市场自然不可行,这根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竞争,除非自愿加入这个生态,接受运营商的掌控。但是iPhone则不一样,iPhone是自带生态加入竞争的,NTT DoCoMo也想要引入iPhone,最终却因苹果的种种“蛮横”要求而拒绝,这其实是双方对于生态系统领导者角色的博弈。而引入了iPhone的软银是以让位领导者角色的代价来打击NTT DoCoMo,虽然运营商最终沦为了管道,但是却让软银跃居日本运营商头把交椅。

iPhone和i-mode其实是非常相似的模式,都是打破个人电脑与移动电话的边界(iPhone甚至要感谢i-mode为自己培养起用户习惯),iPhone对于i-mode算不上是破坏性技术,但是iPhone的体验要好得多,给生态系统的各方的自主性也更大,于是从开发者到消费者大家纷纷倒戈。此外,以硬件作为主导使标准很容易统一,运营商主导则十分复杂,这个特点也使得iPhone不需要太多投入就能走遍世界。

在打击过后NTT DoCoMo终于决定与iPhone合作,日系手机最终也放弃了自有操作系统的研发而采用安卓系统,但是日本通讯的辉煌时代,却再也回不来了。在这个故事当中,i-mode模式开辟的蓝海和iPhone的生态系统领导力都是行业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

 

封面图为加拉帕戈斯群岛特有的一种陆龟,达尔文在它们身上发现了生物进化的秘密

图片来源:网络

易澄创新早餐:苹果着手改进Xcode在中国的下载体验

Apple_Xcode


苹果着手改进Xcode在中国的下载体验:苹果着手改进中国应用开发者下载其开发工具的体验,以避免大规模攻击事件再度发生。此前因苹果应用开发工具Xcode在国内下载缓慢,大量开发者前往非官方渠道下载,给黑客植入后门创造了机会。作为生态系统领导者,如果不能洞悉合作伙伴的现实需求并及时作出反应,往往会对自己造成损害。

 

图片来源:网络

谷歌不在中国这些年:错失良机,努力返华

google-back

近期,谷歌即将返华的消息又一次在各大媒体间流传。根据美国知名科技媒体 The Information 和 Business Insider 的报道,谷歌将通过为中国大陆量身定做的“妥协版”Google Play 商店再次归来。在传闻中,其妥协的内容包括不在商店内销售电影和书籍、使用中国本地的 IT 基础设施资源等。在谷歌“消失”了五年后,它所错过的,以及它即将做的下一步行动,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0年,谷歌因审查问题与中国政府交恶,随后借黑客攻击问题指责中国,并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从此,中国大陆的网民便与这个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网站之间隔着一道厚厚的墙。

那一年,傲娇的谷歌对自身实力太过自信了。谷歌不在的五年里,中国大陆的互联网发展达到了高峰期,智能机市场也迅速增长。面对这块诱人的蛋糕,谷歌的返华似乎成为了一件迟早都会到来的事。

那些年机会好多,可惜谷歌没来

首先,谷歌在搜索引擎广告上就损失了一大笔收入。市场调研机构 eMarkerter 曾在今年4月做过预计,2015年全球花在搜索广告上的投入将达815.9亿美元,比2014年的701亿美元增长16.2%;其中中国市场的搜索广告收入将达到149亿美元。如果谷歌能拿下中国市场份额的百分之十,这将是14亿美元。

对谷歌而言,最为遗憾的一点还是它错过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时期。2010年初中国网民数量3.84亿,2015年6月数量达6.68亿,几乎增加一倍;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手机网民3070万,而如今高达5.94亿,几乎增加20倍。这意味着谷歌错失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最佳机会窗口期。

在这五年间,虽然由谷歌主导的安卓系统在中国的手机市场里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但是几乎所有国内的安卓手机厂商均采用了经过深度修改和定制的安卓系统,其中谷歌的互联网服务和产品被删除干净,植入了大量的自家或者第三方的应用软件,谷歌无从获利。

随着2014年百度系、腾讯系、360系等互联网巨头企业相继涌入移动应用分发平台市场后,整个移动应用分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据易观智库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全渠道应用分发市场中排在市场前三名的为百度系、腾讯系和360系。在中国移动的应用分发市场里,这三系稳稳地包揽了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余中小型应用商店基本退出竞争。在今非昔比的市场里,谷歌想要夺回江山的难度可见一斑。

努力合作,只为返华

circle

为了顺利地返回中国大陆,谷歌需要为自己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并打通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开发者、用户、手机厂商、政府、合作伙伴等。为此,谷歌所做的努力可不少:去年的 11 月 20 日,Google宣布中国开发者可以向全球 130 个国家的 Google Play 商店售卖自己的应用,所得收入可汇入中国本地的银行账户;今年 6 月 1 日,Google 为鼓励国内手机厂商预装 Google Play 应用商店开出了每部手机补贴 1 美元的价码;而后,有网友发现 Google 疑似注册了多个与 Google Play China 相关的域名,如「googleplaychina.com」,「googleplaychinaedition.com」等(透过 MarkMonitor);在今夏举办的 TechCrunch 上海峰会上,Google 更是成为大会的赞助伙伴并在分会场举办了一场针对 Google 移动应用的论坛。

为了获得中国政府的批准,谷歌将在通过政府审核的情况下,打造特别版的应用商店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并将数据存储在的大陆地区,以此进入中国。目前谷歌已向中国方面作出保证,其在大陆业务将遵守当地法律,并阻止 Google play 发布一些被当地政府认为不合时宜的应用。

此外,这次谷歌的 Nexus 手机首次与中国大陆的智能手机厂商合作,也提供给大众无尽的想象空间。每一代 Nexus 手机都是谷歌设立的标杆,此前 HTC、三星、LG 都曾代工 Nexus 系列手机,而此次 Nexus 由华为这样一家被视为与政府高层联系紧密的中国通信厂商代工,令人不得不联想到谷歌的野心。谷歌能推动华为进军美国市场的步伐,而华为除了能为谷歌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之外,还能为谷歌提供宝贵的销售渠道,并帮助谷歌获得在华开设 Google Play 的许可。这一切都显得合情合理。

这几年,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的智能机市场,而安卓系统在中国智能机中的占比更是达到了九成,这对谷歌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且无法忽视的诱惑。在错失了五年的良机之后,面对如今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谷歌想要真正重返,还需因地制宜地作很大的努力。

图片来源:网络

易澄创新早餐:三星继苹果之后,推出手机合约计划

2013042437644845 副本


三星继苹果之后,推出手机合约计划: 三星将跟随苹果,推出自己的合约计划。以前,手机厂商需要满足移动运营商的苛刻要求才能将自己的手机放到后者的商店里销售,消费者还需捆绑高额的话费套餐以买到心仪的机型。如今,加强了电商建设的手机厂商凭借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深入了解成为了生态系统的领导者,获得了更多话语权。

 

图片来源:网络

易澄创新早餐:airbnb 巴黎代收游客税

medium_paris


airbnb 巴黎代收游客税:airbnb宣布将在巴黎代收游客税。巴黎是airbnb房源最多的城市之一,有50000套(间)房屋可供游客选择。根据巴黎相关部门的规定,房东需向游客收取游客税并上缴,繁琐的程序影响了不少潜在房东的出租意愿。airbnb此举既为房东提供了便利,也拉近了与监管部门的距离,减少了生态系统风险。

易澄创新早餐:2015年五大炒作过头技术

nopeople


2015年五大炒作过头技术:Gartner一直在推广“炒作周期”的概念,指新技术在短期内并不太能改变世界,会导致人们的情绪从初期的兴奋转向失望。其评选出的2015年五大炒作过头技术是:无人驾驶汽车、自助式的数据分析工具、物联网、软件同传、机器学习。新技术要想改变世界,还是需要生态系统各环节的成熟与配合。

图片来源:网络

易澄创新早餐:康卡斯特联合数字出版商推出新视频平台

comcast


康卡斯特联合数字出版商推出新视频平台:康卡斯特正在和多家数字出版商展开合作,即将推出在线视频平台Watchable,与Facebook和youtube展开直接竞争。覆盖了新闻、时尚、戏剧、体育等多个内容门类的数字出版商们同意向Watchable上传所有未经授权的原创视频内容,进而获得品牌展示机会和新的收入来源,与康卡斯特形成双赢局面。
图片来源:网络

 

易澄创新早餐:苹果与三星推动电子SIM卡发展

mobile


苹果与三星推动电子SIM卡发展:苹果、三星已就与电信业其他同行一起推出电子SIM卡进入了深入的谈判,此类SIM卡将让智能手机、平板或可穿戴设备的用户能够不再绑定某一运营商的合约,或是能够迅速地切换运营商。这将改变消费者与移动运营商的关系,而手机商有望在这一电信生态系统改变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图片来源:网络

易澄创新早餐:充电桩指南出台将加速民间资本进入

充电桩


充电桩指南出台将加速民间资本进入:《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指南》即将出台,与之相配合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指导意见》也将同时发布,这将加速民间资本进入这一行业。去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2万辆,但已经建成的充电桩只有3万多个。政府从政策层面的推动将对整个电动汽车生态系统产生积极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