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单薄的情怀该往何处走

9月12日早间,阿里音乐集团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共同宣布,阿里音乐集团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双方达成版权转授权合作。

此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将独家代理的环球、华纳、索尼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与YG娱乐、杰威尔音乐、LOEN等优质音乐版权资源转授至阿里音乐,数量在百万级以上,同时,阿里音乐独家代理的滚石、华研、相信、寰亚等音乐版权也转授给了腾讯音乐娱乐。

从此之后,用户终于可以在阿里的虾米音乐收听周杰伦、李宇春、蔡依林、苏打绿等歌手的歌曲,而五月天、林宥嘉、田馥甄、李宗盛等歌手的歌曲也都会向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的用户开放。

对于用户来说这是一大利好,再也不用为了喜欢的歌手下载多个APP;对阿里和腾讯来说,它们也终于从旷日持久的版权争夺战当中走出来。

 

被孤立的网易云音乐

在这场合作当中唯一不开心的可能是网易云音乐。因为前不久它才因为版权问题被起诉。网易云音乐自有版权不多,其曲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正版音乐来自腾讯转授权,但网易在转授权过期后依旧在使用这些音乐,于是腾讯就涉及的几百首歌曲对网易云音乐提起了诉讼,与阿里转授权的合作也大有围剿网易的意味。

在网易云音乐出现之前,曲库+播放器的模式相安无事地走过了许多年,但网易云音乐通过歌单+乐评的模式异军突起,把音乐当做内容去进行社群运营。在网易云音乐,翻看评论甚至成了比听歌更有意思的事——坊间流传着一句话“十年文案老司机,不及网易评论区”,而网易云音乐也被用户亲切地称为“云村”。优质的UGC内容和极高的用户忠诚度都是网易云音乐重要的竞争优势。

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运营模式,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网易云音乐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2017年上半年MAU(月活跃人数)仅次于腾讯旗下的酷狗音乐和QQ音乐,而且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酷狗音乐、QQ音乐和酷我音乐的MAU同比增长分别为-1.7%,-9%和-12.5%的情况下,网易云音乐的MAU同比大幅增长了163.3%,俨然一个搅局者。

 

网易的版权短板

至少从目前来看,版权是网易云音乐的一大短板,这块短板该不该补呢?当然应该补,中国的版权事业好不容易才有些起色,怎么都不该拖社会主义后腿吧。拿钱去争版权并不现实,巨头间的斗争让版权的价格一路水涨船高,今年5月,腾讯音乐、旗下拥有百度音乐的太合音乐、阿里音乐和网易云音乐都参加到了环球音乐版权的争夺中,将授权费用从最初的三、四千万美元一直推到了3.5亿美元,最终是腾讯音乐拿下了这份版权。

在热门版权基本被瓜分完毕,腾讯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形成之后,大家也都达成了共识,那就是目前版权的价格虚高,“独家”模式可能是零和博弈,影响用户体验的同时也不利于整体产业的发展,以后各个平台之间的转授权应该会更加普遍。对于一些主要的版权,网易可以通过转授权的方式尽可能获得,但如果单纯依赖转授权的版权,网易还是会受到诸多限制,毕竟最重要的版权拥有者腾讯已将网易云音乐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

笔者认为,网易还可以继续走差异化的路线,聚焦在小众音乐的版权,比如民谣、后摇、金属等,长尾的需求不可小视,这些内容的版权不像主流版权那么昂贵,而且也很契合网易云音乐一直以来小众的定位。分享一首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的曲目到朋友圈再配上一段忧愁的文字,绝对让用户把社交货币赚得盆满钵满。

 

后版权时代的音乐人之争

版权之争告一段落,将促使在线音乐平台的玩家们重新思索发展方向,也意味着音乐平台的未来将更加理性,将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入到整个音乐产业的其他部分,包括音乐人培育、线下演出等。除了小众版权路线之外,网易云音乐还可以成为新生音乐力量的孵化器。

传统唱片业和艺人流水线逐渐衰弱,选秀节目也再难掀起多大的水花,反倒是很多原创音乐人通过社交平台积攒了一些人气,巨星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音乐市场可能是独立音乐人的天下。

网易云音乐的石头计划,虾米音乐的寻光计划,都投入了庞大的资源扶持独立音乐人。但网易独特的音乐社交文化更适合让用户去发掘并支持喜欢的音乐人——对于互联网时代的音乐宣传推广,没有比利用用户之间相互分享、转发更高效的途径了。网易云音乐上许多几万条评论的歌曲不是来自所谓明星,而是因为唱得走心。

 

结语

版权会在短期内成为网易云音乐的软肋,一定会有一部分用户因此离开,但如果网易云音乐能够根据自身的定位及时补救版权,同时借助当前竞争优势发掘优秀的独立音乐人,进一步形成差异化,一定能在长久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易澄创新早餐 2017.9.11-15

阿里音乐与腾讯音乐达成版权合作
 
阿里音乐与腾讯音乐就版权转授达成共识,阿里独家代理的滚石、华研、相信、寰亚等版权将与腾讯独家代理的华纳、环球、索尼、杰威尔(JVR)、YG娱乐等版权相互转授,从而结束了目前在线音乐市场相互割据、消费者需要下载不同应用的局面。阿里与腾讯在在线音乐领域的竞争推高了版权的价格,也降低了消费者的体验,从而损害到了自身的利益。通过此次合作,双方可以降低成本,发挥各自优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在这一生态中占得主动。
 
易买得将退出中国市场,正大参与接手谈判
 
易买得将退出中国市场,目前正在与正大集团谈判,将5家中国门店转让给后者。易买得在中国的亏损较为严重,主要原因在于照搬韩国的店铺模式未做足够的本地化定制,运营成本也较高,加之受萨德事件影响,业绩变得低迷。而正大集团在中国的业务以鸡肉和食品加工为主,但其有扩展产业上下游的志向。通过收购易买得,与旗下的卜蜂莲花相整合,可以帮助正大在中国市场实现更多业务发展。
 
腾讯谨慎对待微信广告投放
 
腾讯负责数字广告的高管表示,相比于在微信上投放更多的广告,腾讯更希望利用人工智能,以及通过在视频游戏中提供品牌的虚拟服装来增加广告收入。此举符合腾讯对用户体验的高要求。微信广告更多以直接推送的形式出现在用户的时间线内,有可能会对用户造成干扰。而游戏中的购买,更多地是满足了用户炫耀的需求,并不会对用户体验造成损害,相反可能会激发起其它用户的购买意愿。以社交与游戏发家的的腾讯显然对用户心理有深入的洞察,因而匹配了相应的广告形式。
 
日本企业希望打破三星对于有机EL的垄断
 
夏普正尝试与JDI在有机EL领域展开合作,以与三星等韩国企业相抗衡。有机EL面板主要用于智能手机,目前处于被三星垄断的状态,价格居高不下,供应量也有限。于此同时,JDI已经开发出新款的液晶面板“全面屏”,能将屏幕周边的边框部分控制在1毫米左右,且价格比有机EL低30%-40%,试图打破当前的市场局面。小米新款手机已率先采用了这一“全面屏”。在这一领域,供应商与手机厂商既有合作也有博弈,而既是手机厂商也是供应商的三星显然是各路玩家想要绕开的对手。
 
微信支付刷公交,腾讯进入第五城
 
腾讯与合肥市达成战略合作,在公交车上实现扫码付车费的功能。随着中国逐步进入了无现金时代,支付公交费用这一高频支付场景显然受到了支付巨头的关注。从技术角度来说,扫码支付乘坐公交的费用并不复杂,这一合作的背后更多的是原有制度迎合技术创新的过程。通过与政府层面的战略合作,进而接入公交支付体系,腾讯找到了加速这一过程的最佳实践路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易澄创新早餐 2017.6.26-6.30

OnHub-router京东市值有望超越百度

京东市值已经逼近百度,很有可能在短期内超过百度,从而打破 BAT 的格局。相比于阿里和腾讯通过营造电商和社交游戏的生态系统建立起了护城河,百度的搜索业务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出现了颓势,其本该最具优势的信息分发业务被今日头条抢走了风头,重金投入的O2O业务并无业绩亮点,而围绕竞价排名的各种负面新闻更是让其雪上加霜。而京东实施了与淘宝系商业模式的差异化战略,并围绕物流体系建立起了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而赢得了资本市场的信心。

苹果谷歌纷纷与汽车租赁公司合作

苹果向赫兹的车辆管理部门租赁雷克萨斯 RX450h SUV,用于无人驾驶技术的测试。而Avis 则刚刚与 Alphabet Inc 旗下的 Waymo 签署协议,为 Waymo 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提供支持和维护服务。科技公司通过与车辆租赁公司合作,可以借助后者在汽车维护方面的经验,也降低了自己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这些车辆租赁公司今后可能成为无人驾驶技术最大的用户群体,与它们的合作将为技术研发带来更多来自用户端的洞察。

二三线城市成为共享单车新战场

共享单车市场的竞争仍在继续,头部玩家的优势越发明显,也接连传来不少小玩家宣布停运的消息。同时,又有新的玩家加入战局,试图复制 oppo、vivo 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先从二、三线城市做起,再图进入一线城市。然而对于依赖规模化运营的共享单车行业而言,二三线城市的需求是否足够仍然存疑,而处理政府监管的不确定性更大,要想复制手机行业的成功难度颇大。由于制造新车的成本并不比单车改造大多少,头部公司并无很强烈的合并中小玩家的意愿,这让后者的生存之路更加艰难。

网络攻击再起,黑客把攻击对象瞄准了公司

一场大规模的网络攻击再度引发人们的关注,WPP、俄罗斯石油公司、圣戈班、默克等公司都受到了此次攻击的影响,黑客们要求用户使用比特币支付300美金的赎金以解除对于用户计算机的锁定。虚拟货币的匿名性使得已经从大众视线中销声匿迹一段时间的网络黑客产业再度活跃,而由于虚拟货币支付的繁琐,黑客组织并不容易从个人消费者那里得到回报,公司成为了最佳的勒索对象。

阿里巴巴发布智能音箱

阿里巴巴即将推出一款智能音箱,将加入亚马逊、谷歌和苹果正在角力的智能音箱市场。此款音箱的定位与亚马逊相似,希望帮助消费者可以以更轻松的方式进行网上购物。鉴于用户使用音箱会去到不同的购物网站,很难说阿里巴巴与亚马逊在智能音箱上会成为竞争对手。苹果的智能音箱将首先定位为一款高质量的音箱,其次才是语音助手。只有谷歌试图在智能上发力,通过这款产品推广其智能套件。可见,尽管四个科技巨头推出了相似的产品,但背后的商业逻辑并不相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易澄创新早餐:阿里收购豌豆荚

630997562393954064


阿里收购豌豆荚:阿里收购了著名的分发应用豌豆荚。坚持独立发展的豌豆荚曾经在应用市场表现出色,然而当各手机厂商开始开发自己的UI并内嵌自己的分发渠道后,这一市场的竞争就变得越发激烈。缺乏生态支持的豌豆荚要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难度很大。而其衍生的移动搜索、直播等业务因缺乏接续效应,并未给豌豆荚带来起色。委身阿里,成为其生态补充可能是豌豆荚现在最好的选择。
图片来源:网络

易澄创新早餐:微信企业版即将登场

wechat


微信企业版即将登场:微信企业版即将登场,在移动办公领域与阿里系的钉钉的一场恶战在所难免。市场可能不需要一款用来工作的聊天软件,但是消费者也不希望手里的工作软件无法聊天。微信选择了独立app,与微信企业号在形式上分离但打通了内部数据。此举有利于微信企业版建立独特的产品认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移动市场。

 

图片来源:网络